市場動態
【世界翻轉中】種綠電養台灣鯛 水溫冬暖夏涼收成增22倍|TVBS新聞
【文章來源:yahoo新聞】影片來源:TVBS新聞台灣再生能源發展以光電及風電為最大宗,但受到疫情干擾,太陽光電、離岸風電建置都受到影響,光電累積併網目標達成率88%,風電達成率只有25%,國發會今年曾公佈2050年,再生能源目標比例要達到60到70%,就被外界認為挑戰性太高。圖/TVBS活跳跳的台灣鯛,游穿水面,正在享受午餐。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那邊有飼料噴出來啊。」飼料一顆一顆從機器噴出,平均分散,各個角落的魚兒,都能吃得飽飽飽。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它這個水溫呢,其實都會控制得很好,那它都落在差不多28、29、30度左右。」水車旋轉,產生水流,台灣鯛特性逆流而上,吃飽後活絡筋骨,各個長得頭好壯壯。圖/TVBS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全部都是用太陽能所發下來的電,就直接拉到我們這個智能養殖池裡面自發自用。」抬頭一望,1公頃大的養殖場,全都覆蓋在太陽能板下。記者王皓宇:「太陽能板串連起來,主線把電輸送到逆變器,AC直流電轉DC交流電後,電直接提供給水車、增氧設備系統、飼料機以及過濾水的馬達,剩下的電再直接輸送到加工廠,提供作業用電。」收成的台灣鯛,新鮮直送一旁加工廠,採半自動化處理,廠房冷氣、產線機器,需要大量電力,一部分的電,來自太陽能。圖/TVBS2970片太陽能板,一天發電量4千多度,10分之1用在魚池,剩下的拉進工廠。自己的電自己發,但其實這處台灣鯛養殖場,會踏入魚電共生領域,一開始,起於無心插柳。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這五年來呢我們契養的這些漁民他的收成都大幅的下降,而且魚體都會因為天氣太熱,造成魚隻大量的暴斃,那因為五年前其實我們得到一個訊息是,國外現在已經用室內養殖在養台灣鯛,那所以我們就到以色列跟波蘭那邊去取經,因應政府現在在推動魚電共生跟室內養殖的模式,再利用太陽能板然後把它鋪設上去之後來做成室內養殖。」透過太陽能板遮蔽,夏天水溫能差7到10度,到了冬天,還能抵擋寒流,防止魚群凍死,讓漁獲量比傳統漁池多了22倍。原本只是想解決過熱問題,降低台灣鯛死亡率,才發現,真正要緩解地球暖化,就得從減少碳排做起,綠電正是解方之一。圖/TVBS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這幾年的台電公司它的電力供應其實是非常的吃緊,那我們台灣鯛在養的過程裡面不容許有長時間的缺氧,我們利用了自發自用,儲電系統,台電電力如果不穩定也不會讓我們的魚隻會大量的暴斃。那在工廠端的話我也可以節省這些台電的這些用電。」雲林縣建設處長李俊興:「縣長在上任我們就開始去做一些土地上的一個盤點,那認為說原本的一個土地應該有它的一個該有的使用方式,所以那時候的話我們就訂一個相關的原則,就是以產業為本,綠能加值這樣方式來推動,是希望說我們的土地能夠一地兩用,地盡其利。」雲林縣平均日照3.5小時,具有發展光電優勢,縣府更發展離島工業區,規劃綠色漁業,與嘉義大學合作,導入智慧養殖系統,引進綠電,打造示範區。圖/TVBS嘉義大學前校長艾群:「縣府希望能夠創造雙贏就是漁民在養殖量希望能夠不要減少,那也希望也有綠電的這個能源的一個補充,這個示範區如果成功的話,以後就是複製。」西部沿岸,除了日照外,另一項自然資源,就是風力。全台目前320支陸域風機,其中169支來自台電,此外,台電還有21架離岸風機,設置在彰化。台電人員黃雋:「葉片擷取風能的動力,再經由我們風機裡面的齒輪箱,將動力放大到120倍,然後藉由這個力量去驅動我們的發電機。」拍攝這天,難得遇到台電更換風機故障齒輪工程,一支陸域風機造價約莫1億,壽命20年,風機設置條件,要在風況常年平均4米風以上,才符合效益,而彰化一年平均風速大約是7.7米。記者王皓宇:「彰化縣是全台風機最密集的地方,台電在彰濱工業區就設置了35部風機,光是1部風機的的年發電量就有600萬度,可以提供1500戶家庭一年用電量,而台電也透露,台灣的陸域風電幾乎已經達到飽和,風力發電要往海上去發展。」圖/TVBS台電再生能源處長蔡英聖:「未來在陸域風電的開發應該會著重怎麼樣讓舊的機組汰換,更新變得更好,因為台灣的土地其實不多了,那離岸風電的部分其實台電在示範一期就已經有參與了,所以我們109MW的這個風扇已經開始在運作,已經在處理了,那離岸二期我們有300MW現在目前在施工當中。」風況穩、日照足,是台灣風光發電的最大優勢,然而再生能源的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因為電力是否豐沛,也得看天吃飯。台電再生能源處長蔡英聖:「如果能夠預測什麼時候有,什麼時候沒有,其實我們就可以對於它沒有再生能源的時候,沒有風沒有光的時候,它有什麼因應的方式我們就可以預做準備,那我們現在光電發展得很好,那擷取我們現在光電白天很多的電源,那光電也很多,那光電到晚上就沒有了,那這光電白天如果很多的時候,它其實有一部分是適合我們可以移轉到晚上。」國發會今年三月底公佈2050淨零排放路徑,提出再生能源發電佔比達到60-70%目標,經濟部原先規劃,2021年底再生能源發電佔比要達到12%,但實際進度只有6%。其中太陽光電2021年累積併網目標8750MW,實際累積7700MW,達成率88%,離岸風電2021年目標933MW,實際累積237MW,達成率只有25%。雲林縣建設處長李俊興:「新冠疫情的一個,工作人員的一個管制,所以造成說我們目前離岸的一個風力發電的一個進度,那跟原本預期的話其實晚了快兩年,今年大概只能維持,大概設置一半,大概40支風機這樣子的,那剩下40支的話可能要到明年底。」嘉義大學前校長艾群:「的確是應該要產官學配合,那官這方面就是說他們法規的訂立,必須要符合時勢的潮流,產業界他是實際的執行者,但是技術的提升,原則上是要靠學術界。」能源局預估,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只有15.27%,較原訂20%目標落後4.73%,各行業響應淨零趨勢,台灣在能源轉型路上,得擴大政府與民間合作,才能離目標再靠近一點點。
更多資訊
一鍵千元入袋,全民賺電費時代!全台大跳電催生新兆元產業,用電危機解方出現
【來源:商周文章】一場全台大停電,加速台灣能源轉型的速度政府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揭露,30年後,台灣用電量將激增逾一倍,而再生能源發電比率將達6成以上。新電力時代來臨想要穩定電力,除了靠再生能源搭配智慧電網及充電、儲能基礎建設與政策鬆綁,人人更得成為產消合一者(Prosumer),不只用電,還能發電賣電。用電尖峰,你的手機跳出訊息,告知電網急需用電。你打開手機App,一鍵按下,家裡的小儲能櫃,在幾秒鐘內放電(賣出)。緊接著,台電付給你的調度費用1千元,即時匯入你的帳戶中。只在手機上操作幾秒鐘,已替你賺進收入,同時,還協助其他人的用電穩定。這是能源產業的新名詞——Prosumer你用電,也可供電,未來情境就是這樣,台達能源系統解決方案事業處資深處長艾祖華說。我們來到台北萬華西園路的老宅,70坪的自住空間,住著一家四口。白天,裝設在自家屋頂的太陽能板,供應太太家用,多餘電力存在迷你儲能櫃裡;傍晚,全家人用儲能櫃剩餘電力煮飯、看電視……,不夠就切換回台電電力。這樣省下多少電費?「平均一戶1個月電費500元,比之前少了一半,我自己裝太陽能板、買電池大概十萬,7年可以回本,但可用25年!」宅邸主人洪先生說。自己的用電自己發、自己管理與銷售,早已在日本、歐美等地上演。如日本關西,就運用區塊鏈與電網技術,讓家戶的剩餘電力,還可點對點(P2P)的輸送、賣給社區鄰居。除了發電賣電,管理電力服務也能成為新貴。就像理財前,「理電」前,你也得先理解自己的用電情況,讓電力「可視化」,才知道如何理電。南港新創公司聯齊科技就在今年1月加入這個行列。他們免費提供1萬戶家庭,裝設能源管理系統,還透過Line告知你用電情況,就像記帳、理財一樣。聯齊蒐集了1萬戶家庭用電後,可預測其用電量、用電高峰,並將資訊回饋給台電做整體調度。未來,家戶,也可以成為全台調度的一環。接下來,鴻海也將在高雄打造以電動巴士為主的生態系,要讓它成為未來電網告急時的救命電力。未來當車輛可回放電力到電網時,電動車主既用電也賣電。嗅到了電力新貴的商機,地產大亨、遊戲機商、水泥廠也紛紛搶進。停電,是危機,也是全新的機會8年內,台灣將催生出下個兆元產業。而這股趨力,將把企業、社區到個人催生為新時代的產消合一者。當人人用電都像理財,能買賣,還能像貨幣一樣自由流通,下一個「電力新貴」可能就是你!喝一杯咖啡、搭一趟公車,都在發電賺錢!畜牧場、你家都變小型電廠!充電樁、儲能櫃,將變建築物「標配」?鴻海、超商、遊戲機商、地產商全搶進,加油站改加電、充電公車…未來25年商機全在這!這些玩家,將變能源時代「電力新貴」?推薦威旭綠能,幫您解決發電的煩惱
更多資訊
淨零碳排新趨勢 嘉義縣邁向太陽能產業聚落及永續城市
文 /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2-03-232020年11月,全台首座大型漁電共生場域在嘉義誕生預計正式發電後,年發電量將達5400萬度,可供應超過1.6萬戶家庭1年所需用電。節能固碳,同時兼顧養殖產業發展,不僅可望成為台灣綠能供電及養殖漁業共生的標竿及典範,更有望在嘉義縣轉型為農工大縣之際,為新興的產業園區提供充足的綠電來源,創造雙贏。嘉義縣長翁章梁視察義竹鄉太陽能電場由台泥嘉謙綠能公司與台鹽攜手合作的漁電共生專區,是全國第一個大型漁電共生的場域,建置過程中從無到有,在嘉義縣政府農業處及漁電共生工作小組輔導及協助下,中央及地方政府一步一步制定起SOP相關規範,也意味著台灣綠能建設與推動已有一條清晰可見的道路。「綠能是國際潮流趨勢,北回歸線通過嘉義縣,陽光豐沛日照充足,地理環境具相對優勢,有良好太陽能發電條件,沿海地區漁電共生發展基地約2,796公頃,面積全國第二大。」嘉義縣長翁章梁表示,在「養殖為本,綠能加值」理念下,縣府積極推動養殖以光電結合AI科技,導入智慧化監控和自動化生產,對傳統養殖產業的升級不言而喻。台泥嘉謙綠能漁電共生專區面積達77公頃,初期20億元資金的投入,除了設置23公頃綠能模組,更重要的業者承諾,保障原養殖工作者權益,限制原養殖戶使用費不超過原租金的6成,漁場基金甚至可以回饋至漁民身上。圖/台泥嘉謙綠能漁電共生專區「我們在進行漁電共生場域工程時,同時進行優化養殖場域,如更替魚塭進排水管、強化魚塭堤岸、重整塭型及農路等,進而有益促進養殖環境升級及減少淹水風險,爭取漁民認同。並透過輔導案場導入養殖自動化/智慧化,達到省工、節能、降低成本、提升水產物品質及育成率之生產效益,並使經驗傳承、生產風險管控也都得以提升。」翁章梁強調「漁業為本、綠能加值」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透過具體作為提升青農跨入智慧養殖的領域,減緩漁村老化問題。「零碳排是國際共同議題,更攸關台灣產業,甚至是國家經濟存亡。」2020年蘋果大動作宣示將在2030達到淨零碳排後,微軟、亞馬遜、Google等品牌也跟進2050年前達標,因此綠電是參與國際綠色供應鏈的關鍵,他指出嘉義縣110年最高用電負載裝置量為六百零二點三MW,已併聯太陽光電容量為六百六十五點五MW,覆蓋率已達100%,能源轉型達新里程碑,以行動支持中央非核家園願景。嘉義縣在中央支持下產業結構逐漸改變,在既有傳統民雄、頭橋、朴子、義竹、嘉太五大工業區外,近年陸續增加大埔美、馬稠後工業區,目前中埔公館、南靖水上、民雄航太園區及嘉義科學園區都逐步推動中,因此產業類別逐漸豐富多元,產業鏈結構更加緊密,充足綠電供應有助產業綠能需求,符合「淨零碳排」,創造雙贏的願景。圖/嘉義縣首批滯洪池太陽光電廠綠電交易,於去年底啟用(嘉義縣政府廣告)
更多資訊
風傳媒: 2022-03-27 06:40俄烏戰爭開打以來,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採取最嚴厲的制裁,可能引發第三次能源危機。台灣有97%的能源依賴進口,成為嚴峻的國安問題。台灣為全球半導體最重要的生產基地,「護國神山」台積電成為台灣的「矽屏障」。不過,如果台灣無法確保關鍵原料矽晶的進口,也缺乏自主能源,那麼這個矽屏障還存在嗎?國發會預計3月底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未來將以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為主軸,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等兩大治理基礎,進行推動。對許多中小企業而言,這些抽象、空泛的名詞令人一頭霧水,究竟該如何進行碳盤查、碳定價以達到碳中和的目標,許多企業主不知從何下手。從能源危機到零碳轉型,這是一個「倒數經濟」,地球正在倒數計時,全球企業必須在2030年前減碳5成,才能避免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氣候災難。天來創新集團創辦人、前友達總經理陳來助23日應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邀請發表專題演講時指出,「台灣正面臨三台列車的衝撞,分別是高齡化、少子化與淨零排放,其中,淨零排放是搭高鐵來的,速度非常快,企業如果沒有在限期內轉型,後果會很慘。」天來創新集團創辦人陳來助指出, 未來30年,與「節能、減碳、救地球」相關將是最夯的工作。(謝錦芳攝)公司董事會關切零碳轉型 碳盤查顧問搶手「近期各公司董事會最關切的議題就是零碳轉型,碳盤查顧問炙手可熱。」陳來助指出,金管會要求明年起資本額10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及鋼鐵、水泥等企業要在年報中揭露碳排放,總計約19萬家中小企業因應供應鏈要求或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必須進行碳盤查。國內碳盤查顧問粗估約200多人,但有19萬家企業必須做碳盤查,在供不應求情況下,動作慢的企業會很辛苦。陳來助說,過去大家把「節能、減碳、救地球」當作口號,但未來30年,與「節能、減碳、救地球」相關將是最夯的工作。「零碳經濟是產業升級、供應鏈升級與數位轉型的契機。」陳來助指出,如果你不加入這場革命或太慢轉型,未來不僅訂單流失,還可能面臨被罰款。以德國福斯汽車為例,由於歐盟從嚴訂定汽車排碳標準,福斯汽車去年被罰款1億歐元。企業如果不減碳,未來可能被罰到倒閉。看好新世代太陽光電濳力 鈣鈦礦電池效率高針對國發會3月底將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陳來助指出,從國際能源總署的報告來看,台灣未來要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至少一半以上要依賴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水、地熱、海洋能等。去年歐洲因氣候因素,風停了,使得風電很慘;去年台灣發生嚴重乾旱,缺水也無法發電。在各種再生能源中,他看好新世代太陽光電的濳力。科技創新,可以開發新商業模式。陳來助指出,國際上研發第三代太陽能,即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其效率可超越目前的矽晶太陽能電池,未來鈣鈦礦電池可以安裝在牆壁上,整個建築物都可以發電,邁向零碳建築。波蘭一家新創公司研發鈣鈦礦窗簾可以發電,有很大濳力。台灣目前有相關研發,可以發展自主供應鏈。陳來助指出,「台灣過去最厲害的成功方程式是CP值,拚命壓低成本;未來30年必須換道超車,轉換為新的CP值(Carbon Performance),提升減碳績效,這要靠科技創新與供應鏈升級,轉換材料與設備,推動數位與零碳轉型。」因應台商回流投資 政府應規劃「零碳園區」近年台商大舉回台投資,總計逾1.6兆元。陳來助指出,因應2050淨零排放目標,國際上興起「零碳園區」,中國大陸也蓋「零碳園區」,台灣企業回台投資設廠,如果還是興建傳統大量排碳工廠,早已不符合國際潮流,將引發更多的問題。既然政府要規畫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台灣應思考興建「零碳園區」。(相關報導:謝錦芳專欄:西方制裁俄國,淪為火上添油?|更多文章)面對2050淨零轉型大限,理想狀態下,企業必須在2030年減碳5成,才可能在2050達到淨零排放目標。從零碳經濟大趨勢看,企業越晚減碳越痛苦,未來利機早已被別人搶走;企業與其等待政府推出聊備一格的碳定價,不如從企業內部先試辦碳定價,提升競爭力。此外,政府將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若放任回流台商在全台各地興建高污染高碳排的工廠,將是一大諷刺。
更多資訊
全世界第一的太陽能之都 德國 弗萊堡台灣電價太便宜 能源轉型難!"綠電憑證"讓太陽能"慘"業重生 未來"種電"市場也將成太陽能國家隊的目標 │李天怡主持│【消失的國界 PART1】20210925│三立新聞台
更多資訊
太陽能廠爆單 24小時趕工聯合新聞網2022-01-10 02:19台灣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恐難達標,蔡政府全力「趕進度」。(本報系資料庫)台灣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恐難達標,蔡政府全力「趕進度」,近期元晶(6443)、聯合再生、茂迪、安集等本土太陽能指標廠訂單蜂擁而至,較預期大增三至五成,生產線24小時全產能運作趕工出貨,呈現大爆單盛況。不僅台灣內需市場強勁,美國拜登政府也大力鼓吹太陽能等綠電建置,綠能產業成為市場新顯學。太陽能業者直言,已經好久沒看到市場需求這麼熱了,伴隨產品價格已達多年來的「甜蜜點」,現在出貨的訂單都能賺錢,推升年度獲利有望遠優於去年。美股費城半導體指數與那斯達克指數上周五(7日)重挫,費半指數更大跌逾2.8%,但First Solar、SunPower等太陽能指標股仍逆勢收紅,漲幅在0.85%至1.2%,凸顯市場熱況。立法院預算中心日前引述能源局資料,若按照目前的建置進度,台灣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15.27%,未能達成原訂占比兩成的目標。太陽能業者透露,相關消息傳出後,太陽光電因技術相對成熟且可行性高,政府、系統廠都主動找上太陽能廠表達關切,要求全面「動起來」,藉此補足缺口,逆轉現況達標。業者指出,考量距離蔡政府訂下2025年總量達20GW(10億瓦)的目標時間壓力愈來愈大,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已直接下令成立追蹤機制,只要電廠有供應鏈或裝置等問題,就會快速介入處理,推升安裝量效率大幅提升。太陽能業者透露,行政院主導的追蹤機制,涵蓋幾乎國內所有太陽能相關企業,只要電廠建置出現問題,包括缺料問題或部分公家機關流程卡關等,在即時反應後,追蹤機制就會以「緊迫盯人」的方式,立即要求相關部會協助解決問題。政府出面全力動員,帶動國內太陽能廠訂單量激增。元晶表示,近期明顯感受到內需訂單大增,粗估比原預期高三至五成,該公司生產線24小時全產能趕工出貨,仍無法滿足訂單。元晶去年11月營收領先同業創新高,達8.77億元,月增率高達51.5%;去年前11月營收53.7億元,年增23.8%,公司預期,去年12月營收也將繳出好成績,今年在政府全力拚再生能源發電達標助攻下,展望正向。聯合再生也說,近期訂單非常滿,反映內需市場需求強勁。聯合再生去年前11月營收125.6億元,年增8.2%,隨著訂單源源不絕湧入,後市持續看俏。茂迪去年受惠市場需求強勁以及產品組合佳,全年度營收58.72億元,年增59.6%,業績表現亮眼。茂迪指出,現階段訂單能見度直達今年上半年無虞,甚至還有一些訂單來不及出貨,看好從去年第4季到今年上半年,都會是國內太陽能產業爆發期。
更多資訊
太陽輻射預報/準確率若達93% 業者至少年省11億。
嘉義測站全天空照相儀,氣象局目前選定有人氣象站架設,以便儀器維護。(中央氣象局提供)2021/12/12 05:30〔記者陳心瑜/台北報導〕台灣二○二五年能源轉型目標,再生能源從目前五.五%提高到廿%,提到太陽能發電效率至關重要,太陽輻射預報達九十三%以上後,中華經濟研究院曾估算可年省太陽能發電成本潛力達十一.二億。風力發電預報已做4年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去年台灣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太陽能發電最多佔卅九.八%、風力發電佔十五.九%,氣象局氣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洪景山說,過去四年已開始針對風力發電預報,今年起則進行太陽輻射監測與預報。中央氣象局氣象科研中心研究員鄧仁星說,太陽能和風力都是間歇性能源,傳統電力調度僅須注意總需求電量,但綠能需同時注意供給電量和總需求電量,不足時需由基載機組(可全天運轉如燃煤)發電補上缺口,以免跳電,透過太陽能輻射強度的預報,將不確定性降到最低,讓台電、太陽能發電廠、公民電廠,提前得知發電量,傳統能源有足夠暖機時間,能平衡全日的用電需求。鄧仁星說,目前對太陽輻射的預測準確度約九成,完成太陽能電網的創新天氣和電力預測後,希望四年後達到九十三%至九十五%的準確度。中華經濟研究院曾估算,太陽輻射預報達九十三%以上,可年省太陽能發電成本潛力達十一.二億。
更多資訊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目前太陽能光電裝置量已達7.7GW、2025年可達20GW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目前太陽能光電裝置量已達7.7GW、2025年可達20GW。(SEMI提供)〔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於SEMI太陽光電高峰論壇時指出,能源轉型是政府的重大政策,2050年要達成淨零碳排是極具挑戰性的宏大目標,目前已完成太陽光電建置量約7.7GW,明後兩年將各釋出2.5GW容量,而2024年與2025年再各釋出3GW,以達成最後20GW的政策目標。沈榮津也說,為實現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20GW的目標,行政團隊抱持使命必達態度,一方面持續聆聽產業界的聲音跟回饋,同時也積極協助業界解決問題。他指出,漁電共生、不利耕作農地的再利用,行政團隊已全面盤點所有可能釋出的土地,進行社會環境檢核,同時也會積極進行社會溝通、跨部會的法令協調,將太陽光電的建設阻力降到最低。此外,攸關太陽光電併網的饋線與升壓站,成為推動太陽光電建設不可或缺的要素,沈榮津表示,行政院已經責成台電與其相關子公司,必須優先解決饋線問題,助早日達成政策目標。
更多資訊
太陽能國家隊呼之欲出,資金轉進綠能,短線該如何選股?
太陽能示意圖。(路透)2021/12/16 01:14:34摩爾投顧 蔡正華分析師隨著通膨數字高漲,市場對於Fed將會加速縮減購債(Taper),甚至是加快明年升息步伐的隱憂持續,投資人在今年Fed最後一場決策會議前,心態偏於保守,同時擔憂起未來企業恐將面對雙重壓力,一邊是通膨造成的成本上升,另一邊是升息帶來的融資成本上升,後續整體獲利表現恐被壓抑,美股也因此整理。久攻萬八不過的台股,在權值股及人氣股走弱下,日K線三連黑。日前提及今年4月、7月、11月三次攻萬八未果,自然形成了越接近萬八,市場賣壓越重的慣性,故之前談到在此慣性下,必須要越過萬八才有追價買盤,否則就要拉回製造空間,才能吸引買盤進場。當前由於期貨結算在即,通常在結算之前,為了壓低換倉成本,時常會出現反向洗盤的動作,本週重點在於下半週能否反攻,特別是週五收盤能否收在上週低點17585上方。對於一個操盤手而言,行情久攻不過,順勢拉回在所難免,重點在於趁著回檔,要觀察下一波攻擊的主流何在;當中誰在修正一段後,能領先拉出日級別的日出線(今日高點越過昨日高點,且收盤確認),誰成為下一波主流的機會就大,要進一步觀察。時序進入12月中旬,資金已把重點擺在明年的成長性或轉機性。目前由於元宇宙主流仍然明確,近期在Meta開放旗下元宇宙虛擬實境平台「地平線世界」(Horizon Worlds),以及而中國百度也將於月底發布元宇宙產品「希壤」後,元宇宙的話題將從硬體進入軟體各項應用。當中NFT (Non-Fungible Token)即「非同質化代幣」,由於能夠讓傳統實體資產進入虛擬體系,同時也能賦予數位資產獨一無二的特性,故成為了投資界的新亮點。在台股中,目前如霹靂日前推出霹靂布袋戲「魔吞十二宮」NFT產品,而歐買尬日前也推出超限量「LUNA Forever典藏時裝派對」遊戲NFT商品,近日股價都大漲。由於NFT商品多與娛樂、文創、遊戲產業有關,故市場對於文創及遊戲股的重視程度上升,相關族群如網龍、傳奇、華義、智冠等後續營運具想像空間,股價呈現相對強勢,可持續追蹤。繼低軌衛星組國家隊,激勵金寶、明泰等股價上漲後,太陽能產業也有國家隊的雛形出現。日前國碩、碩禾、元晶及倉和共同合資成立昱昇創能,等於太陽能上下游業者進行結盟,涉及的次產業包括太陽能電池、模組、系統、導電漿及網版廠;而近日元晶進行私募,不僅有國發基金入股,昱昇創能也參與其中,顯見在政府支持下,目前供應鏈正在進行整合。對於國家隊的發展成敗,需要時間來觀察,但以過往經驗,可望引來部分資金進駐,如太陽能電池上游材料的國碩、還有年底前電廠趕工需求將受惠的安集,近日股價就相對強勢,後續也可留意,更多盤面機會可鎖定Line@粉絲團。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更多資訊
台糖成綠電生力軍,光電明年將破500MW「17.1萬家戶可用!」
記者林 淑慧/台北報導蔡政府力拚能源轉型,國營事業也成為綠電生力軍。台糖公司今(7)日指出,截至今年11月為止,轄下太陽能發電量達1.9億度,創歷史新高紀錄;另外,光電設施佈建將在明年底前陸續完工,屆時總裝置容量將達546.63MW、年發電量約5.9億度,約可供17.1萬家戶使用。台糖副總經理黃進良指出,台糖近年積極響應政府綠能及循環經濟政策,盤點自身資源、廣結外部量能,逐步推動「太陽光電」及「生質能發電」;其中,太陽能發電量屢創台糖新高,生質能(沼氣)發電亦將隨著豬場改建計畫進度,逐步加入綠電供應行列。台糖善用農業及養豬事業利基,聚「光」集「氣」,助攻台灣能源轉型。 ▲台糖公司推動太陽能、光電、生質能發電,成為能源轉型生力軍。(圖/台糖提供)依據統計,台糖的太陽能發電量從108年652.97萬度,隨著逐年擴充場址,一路驟升至目前的1.9億度 ,已創下歷史新高。旗下已有39座屋頂型、2座地面型,以及8座滯洪池水面型外,尚有2座地面型(雲林椬梧及麻園農場)及1座水面型(嘉義荷包嶼滯洪池)預計明年底前完工,屆時總裝置容量將達546.63MW、年發電量約5.9億度,約可供17.1萬家戶使用。台糖的生質能源布局中,以豬場改建計畫最為關鍵。13座豬場改建,分兩階段執行,第一期6座、第二期7座,預計112年完工。改建完成後,太陽能及沼氣發電合計總裝置容量可達38.45MW,年發電量4,867.6萬度,約可供1.4萬家戶年用電量,減碳量2.4萬公噸。 ▲台糖公司推動太陽能、光電、生質能發電,成為能源轉型生力軍。(圖/台糖提供)黃進良指出,現代化豬場將導入新型能源式發電設備,全程密閉處理,防堵異味,豬糞尿與農廢共消化處理,以達到減廢、減排,發綠電,並帶領養豬業轉型,與環境共生共榮。另外,目前台糖有虎尾及善化2座糖廠的蔗渣汽電共生,畜殖場的豬糞尿沼氣發電,更與民間業者合作,成立東糖能源公司共消化沼氣中心,共同擘劃沼氣發電產業新藍圖。威旭綠能有限公司提供#太陽能#太陽能光電
更多資訊